对于新世界的研究,果然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孙瑜同志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居然已经不太习惯科长通过邮件发来的种种工作要求了,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内容应该是更加重要和富有戏剧性的任务,而不应该是这些繁琐的报表的填写和文件的起草。他在办公室里泡好了一杯茶,坐下来发了一会儿呆后喝上一口,然后才点开工作邮件,开始按照要求填写要上报的表格。
埋着头干了半个小时,好不容易把填好的表格又按照要求一个个地发了出去,孙瑜喘了口气,又喝了一杯茶,正准备休息一下——隔壁办公室的科长过来了,催着问上次上级转过来的信访案件现场核查的表格为什么没有全部反馈,如果还没有跑完下午就赶快去跑,如果跑完了就把表格全部填好,报告写好报给稽查科。
孙瑜这才想起了这个上周布置下来的核查任务,十六个需要现场核查的信访案件,但是现在在感觉上已经像是一个月前的工作了,自己当时因为种种原因确实还留了一个小小的尾巴,就剩一个工地的现场需要核查了。
如果是平时,孙瑜也就马上点头,答应科长下午就去核查,然后打一圈电话联络下级对口部门的现场人员,下午一上班就出发。
但是现在,占据孙瑜心思的问题是如何建设香港这个贸易中转站,以及如何建立中英经济文化关系这种大题目,他实在是不想耗费精力到核查一个工地噪音如何扰民这种事情上,更不要说这个信访下面的同志起码已经核查了三遍了,再去一遍把同样的话再听一遍孙瑜个人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所以,孙瑜就直接说道:“我最近很忙,这几天都有事情。这个现场要不等等,要不安排别人跑吧!”
“你忙?你忙什么?我今天都没有安排你其他事情,你说说你忙什么?”科长脸色一变,马上就说到。
“我忙着准备换工作呢!”
“换工作?你……嗯……前几天组织部的人找你谈话是要给你换工作?你别想的太好,最起码没有哪个领导给我说,我没有听说你要换工作……”虽然这样说着,但是眼见孙瑜摆出一副混不吝的样子来,科长反而有些缩了,又强调道这件事情一开始是孙瑜负责的,他就要负责到底,赶在时间节点之前他必须完成,科长也不等孙瑜回话便自顾自地骂骂咧咧地走了。
目送科长离开的孙瑜,深刻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某种撕裂感。他每天睡觉之后和公使、少将、主编谈笑风生,讨论的都是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这种伽利略才讨论的题目,结果现实生活中不得不受科长括号副科职括号的指派,核查工地夜间施工有没有办理施工许可。
果然《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对于孙瑜来说,具体做事情的,都会被具体事务埋住了身影,能升职的,在天上都有天线,能够走上层路线,让领导知道你做事情有多能,诚哉斯言。
不过坐下来重新刷新了一下办公系统,一下就看到待办事项里面多了一份国办和中办的联合发文,大意是为了深入研究新时代思想课题,要从各地各部门抽调一部分人到首都的某个临时部门去工作,孙瑜的名字就在名单后面。这个规格和规模大大超出了孙瑜的想象。本来按照之前的讨论,他的工作岗位的变动应该是直接调到本市的市委办公室的政策研究室或者方志办才对,但是眼下这个中办和国办的发文,将近四十个人的大名单天南海北,每个人的领导级别都挺高,他一个科员级别的人物,夹杂在中间,反而颇为显眼。
再一看,办公室主任已经批注请局领导阅,请孙瑜本人做好工作交接准备的话,一时之间,孙瑜本人心情更加复杂了,想了想,他拿起手机来,直接拨给了郭悦。
郭主任显然已经料到了孙瑜打电话来的目的,简单地在电话里面解释了两句:首先,这个新时代思想的研究课题组确实是有的,之前是以分散分包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形式发给各个高校和社科研究院的,眼下则是以这个专门的课题组为由头,建立这个临时机构,把全国涉及到新世界任务的体制内外的人全部放进去,集中管理,特事特办,因此发文速度非常快;其次,研究工作也是有的,之前定下来的要孙瑜写的关于如何进出新世界的报告就是其研究课题之一。
此外张局座和韩主编显然也承担着某种历史研究课题,19世纪末世界的整体研究绝不会和新时代没有关系就是了——这些研究报告都是绝密的,不会对外公布,相反,高校和社科院做的题目反而是这个机构明面上的工作成绩;最后,临时机构最终变成常设机构的可能性极大,郭主任让孙瑜还是做好准备以后要集中精力在首都工作,当然,待遇国家肯定会保证的,后续家庭等问题组织也会想办法解决的。
而就在孙瑜打电话的这段时间里,也看到了文件的科长来来回回在办公室门口反复出现,竖着耳朵听孙瑜在电话里面和郭主任的对话,表情彷如受了惊的兔子,其他好奇的同事受了好奇心的驱使,也过来打听消息,不过看孙瑜在打电话就会主动走开回避,不会像孙瑜的科长驻足在门口聆听。
刚放下电话,科长就走进来,“你在首都都有认识的人啊?你怎么不早说呢?”
这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孙瑜于是回应道,“也是最近才联系上。”
“你这是要调到中央国务院去工作了!”科长这语气带着某种夸张的成分,以掩饰之前的尴尬。
“谈不上,临时借调一段时间罢了。”
“屁,你这是进了中央不会回来了。我就知道!”科长的表情完全变了,“这样,你把要交接的工作写个书面的东西,我让小丁和你对接一下。哦,还有,李局刚才打电话,问起你这件事情来,你去他办公室给他汇报一下吧。”
“哦……”孙瑜咂了咂嘴,还没有品过味来。
“你打电话这个郭主任,是不是上次代表组织部来找你谈话那个郭主任?”科长继续打探道,“上一次就是在考察你吧?你小子藏得真深啊!以后到了中央,不要忘了我们这些基层工作的同志啊!”
和首都比,在首都之外的地方工作的都是基层的同志。
孙瑜建了一个交接工作的电子文档,还没有写几个字就被李局打电话叫去了,局长说话就要有水平得多,首先是祝贺孙瑜有了更好的发展前途,关心孙瑜今后的工作内容的同时,顺带着问了问这次调动的背景,主要是顺着夫妻异地分居,孩子读书这些个人问题的解决的路子问的,因此并不讨厌,反而显示出了领导对于下属的关心,和科长一比,高下立判。
因为文件上面的机构显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因此就特别问了之后的安排,还是出于对下属待遇的关心,因为首都部委的待遇低是出了名的,领导自然会关心孙瑜是安置到对口的部委还是依然把关系放在原单位——这个涉及到各种琐碎的事情,包括年终考核、职级晋升等等,因此要问清楚。
对于这些,孙瑜当然不能胡说八道,他表示自己会去问那边的上级。
李局长表示到时候肯定涉及办公室之间的对接,最好弄清楚,有具体文件最好,直接按照文件操作。最后他还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孙啊,你工作的年限也这么长了,这些事情自己要留意,工作待遇的事情,那就是一步错过了,后面步步跟不上。我这个不是说去首都工作不好,这种临时的工作到时候能不能解决职务和级别问题,不要什么都不解决过两年回来之后还是个科员级别,那工作不是白干了吗?我就是提醒你一下,有些东西一定要提前打听清楚,不要不关心个人的待遇,这个不要不好意思!”
孙瑜当然非常感谢李局长的指点,同时惭愧地表示他确实没有想这么多。
“那这一次调动还是和之前组织部的谈话有关系了?”李局长问道,“那次谈话就是人员考察吧?”
“现在看起来,应该是的。”孙瑜回答道。
“你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来着?”
“网络文化信息这一块。”
“哦,那怎么找到你的呢?”
“这个,呃,不是自夸,我本人在网上还是有一点点名气的。”孙瑜故作矜持地回答道。
“哦,对,上一次微信保密调查,就是说你有……那个……个人公众号是不是?”
“是的。”孙瑜颇感尴尬,不过还好不是说你有起点的作者账号,“平时写点东西。”
“哦,就是这样和思想宣传有关系了?”李局长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感觉自己确实是摸到了真相,随后他又正色道,“这次调令时间这么紧,你们要把工作交接做好,有些工作,你是老手了,知道怎么做,接手的人不清楚,这就要你们做好交接,避免工作脱节,免得你走了之后他们还要反复打电话骚扰你也不好,这个我和你们科长也说过了,不过你们科长一直对业务不熟悉,特别是你这块的,你自己要做好……”
孙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才发现已经有好多同事等在办公室里面要和自己话别了——大家都看到了公文上的时间要求特别紧——明面上要求下周去报到,但孙瑜知道这名单上许多人实际上已经在实际上的新单位和新世界上班了。
大家都恭喜孙瑜脱离了眼前的这个火坑,虽然不知道他的下一站是不是也是个火坑。但是首都的火坑怎么着也应该比市里面的火坑舒服,正如在大家的认知中,省厅的鸟人在我们头上给我们派活和拉屎拉尿,首都的领导岂不是可以骑在省厅的领导头上派活和拉屎拉尿吗?
所以一定要恭喜,顺便打听一下孙瑜是通过什么路子去首都的,哪怕做一个信息储备或者当作聊天的谈资。
对此,孙瑜表示只能感谢互联网时代,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写文章发公众号。这番话里面充满了自嘲的黑色幽默,可惜大家不是太能理解,居然没有人问孙瑜的公众号叫什么名字。大家只想打听孙瑜是怎么认识首都的领导的,孙瑜的描述不太符合他们的想象,因此每个人都怀疑孙瑜没有说真话,虽然他确实没有说真话,因此越发地被认为上面有人。